最近的復活節假日期間,港人累計出境人數高達246萬,其中約187萬是北上內地,而訪港旅客人數僅約62萬,造成逆差約125萬。即便在內地長假期間,香港同樣錄得遊客逆差,只是幅度略低。去年五一長假,訪港旅客人數約77萬,港人北上人數約93萬,逆差約16萬。其實,本地居民假期外游並不意外,畢竟平時週末即可暢玩香港。港府和業界真正的挑戰,是如何吸引更多外地旅客,重燃他們對香港的興趣。
深度融合資源,打造差異化新產品
近年來,內地旅客選擇多元,僅是跨省已經有好多新意,例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主打沉浸式夜遊與國風演藝,洱海、大理等地更是通過星空露營,民俗體驗等活動,吸引遊客成為短暫的古城居民。而提到香港旅遊,來來去去仍是那些地方,維港、尖沙咀、迪士尼樂園等。其實,香港並非沒有自然和人文資源,只是缺乏深度挖掘,要突破困局,必須進行創新融合,打造出只有香港才有的獨特產品。例如推廣「港風穿越游」,旅客身穿旗袍乘電車游港島古蹟,體驗粵劇和懷舊冰室。而離島漁村體驗則可以安排生態觀鳥、地質探索、漁家晚宴,讓旅客親身參與本地生活。這些深度融合的產品,既展示香港自然風光,也讓遊客沉浸式體驗本地文化,區別於其他城市的千篇一律。
真人秀綜藝打造「種草」新熱潮
相比傳統旅遊廣告,如今內地年輕人更容易被真人秀綜藝「種草」。香港要想再成內地遊客的熱選,不妨借力流量綜藝,邀請內地明星來港錄制綜藝節目,其中加入自然及文化體驗,例如挑戰高難度行山徑,探索地質公園,扎作花牌、參與天后誕巡遊等本地節慶,讓觀眾深入感受香港自然與文化的獨特魅力。亦可以策劃內地與香港素人共同參與的戀愛綜藝,讓兩地年輕人在真實旅途中互動交流,香港特色場景與活動作為自然背景,悄然融入觀眾視野。綜藝中生活化、情感化的場景不僅能讓觀眾感到真實和嚮往,也能帶動粉絲效應,形成同款打卡浪潮。節目播出期間,可以通過小紅書、抖音等平台聯動KOL宣傳。節目IP還可與旅遊產品聯名,上線旅遊代理平台,將節目熱度轉化為實際客流。
讓香港成為年輕人的嚮往之地
當自然與人文資源被賦予情感與故事氛圍,旅遊體驗本身就變得獨一無二。觀眾在綜藝中看到的不只是明星與主角的獨特體驗,更是一個充滿活力、多元生活方式的香港,體現了城市與自然的共存,傳統與現代的交融。要扭轉遊客逆差,香港旅遊業必須跳出傳統思維,擁抱潮流文化和年輕市場,通過差異化產品和娛樂化宣傳,重塑香港的吸引力。讓更多年輕人把「去香港」,從擬備購物清單,變成心中的憧憬與打卡目標,讓香港成為亞洲最具魅力的旅遊都會。